**【賽後心得】校際音樂節奪冠之路:我的學生如何從緊張到綻放**
[文/ 鄧天培鋼琴家](香港著名鋼琴家、ABRSM 學者、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碩士、 香港演藝學院學士、 獲得過百萬獎學金、 院長名單、多個國際鋼琴比賽評委、 資深鋼琴家老師、 學生考獲多個演奏級以及在比賽中獲獎無數)
**前言**
每年校際音樂節,總見證學生們在壓力中蛻變的瞬間。今年,我的學生 以一曲〈蕭邦敘事曲第一號〉奪得 四級組冠軍。這份榮耀背後,是長達 五個月的精密備戰與心理鍛鍊。以下分享這段旅程的關鍵心得,供家長與學生參考。
---
**一、選曲策略:不只「能彈」,更要「能贏」**
1. **「評審疲勞度」分析**
- 戲劇性對比(易吸引評審注意力)
- 技術亮點(如快速跑動、複節奏)
- 深度詮釋空間(展現音樂成熟度)
2. **量身訂製版本**
- 根據學生手型調整指法(如縮減某些八度跨度),確保現場「零失誤」。
- 在華彩樂段加入個人處理(如稍慢的rubato),塑造獨特辨識度。
---
**二、備賽期:科學化練習系統**
1. **「倒數三個月」衝刺計畫表**
| 階段 | 重點 | 每日練習時間分配 |
|---|---|---|
| **基礎期**(賽前3個月) | 攻克技術難點 | 70%分段慢練 + 30%詮釋 |
| **整合期**(賽前1個月) | 流暢度與音樂性 | 50%全曲模擬 + 50%細節微調 |
| **心理期**(賽前1週) | 抗壓訓練 | 30%彈奏 + 70% 參加多個比賽模擬演出 |
2. **「錄影回放」魔鬼訓練**
- 每週錄製一次「模擬賽影片」,師生共同分析:
- **肢體語言**(肩膀緊張?表情僵硬?)
- **音色層次**(旋律線是否穿透伴奏?)
- **節奏穩定性**(使用節拍器APP檢測偏差)
---
### **三、臨場表現:那些評審沒說的小細節**
1. **「90秒黃金法則」**
- 評審通常在 **前90秒** 內定下分數區間,因此:
- 開場設計「記憶點」(如強而有力的和弦導入)
- 第一頁樂譜必須100%熟練
2. **服裝與舞臺走位**
- 選擇 **深色修身禮服**(評審視覺上更專注於手部動作)
- 提前到場測試琴凳高度(許多學生因座椅不適影響踏板控制)
3. **失誤危機處理**
- 在其他比賽時曾漏掉一小節,但立即以 **「即興過渡」** 自然接回展現了專業素養的應變能力
---
### **四、心理建設:比技術更重要的贏家思維**
1. **「減壓話術」範例**
- 賽前避免說「別緊張」,改用:
- 「把評審當成想聽故事的朋友」
- 「今天只要展現我們練習的70%就足夠」
2. **家長的角色**
- 曉明母親在賽前準備「驚喜小卡」,寫著:「無論結果,你彈奏的蕭邦早已感動我」。這份安全感讓學生卸下包袱。
---
### **結語:比賽的真正獎賞**
「原來音樂不是追求完美,而是分享感動。」這正是校際音樂節最珍貴的禮物——**讓學生發現,自己可以用琴聲說故事**。
**給未來參賽者的建議**:
1. 每次比賽後,記錄「3個優點+1個改進點」
2. 觀摩冠軍影片時,注意他們的「樂句呼吸」而非只是速度
比賽季又將開始,期待聽見更多充滿靈魂的演奏! 🎹
---
**(賽後Q&A)**
Q:如何克服其他選手帶來的壓力?
A:帶學生提前到場,將競爭者視為「一同推高音樂水平的夥伴」。
Q:若時間不足,該優先練什麼?
A:集中打磨「開頭結尾」+「最具特色的結尾30秒」,中間段落保持穩定即可。
> **「音樂比賽不是戰場,而是綻放的舞台。」**
> ——歡迎留言交流備賽疑問!
Comments